借勢傳播的底線,別做捏造事實的營銷!
執(zhí)牛耳網編輯Aira 發(fā)表于 2017-07-13 14:06
閱讀數: 13473
病毒式傳播變幻無常,企業(yè)什么時候發(fā)聲、怎么發(fā)聲以及發(fā)什么聲,都是一種藝術。當病毒式傳播的介質本身就是“病毒”時,更加考驗企業(yè)如何進行藝術性往來了。
“病毒式傳播變幻無常,企業(yè)什么時候發(fā)聲、怎么發(fā)聲以及發(fā)什么聲,都是一種藝術”
1
傳播噪音的概念最早由香農和韋弗提出,即“任何非屬信息來源原義而加之于其信號的附加物”。傳播噪音的提出從本質上揭露了一個現實:任何傳播活動都不可能無失真的從信源傳遞到信宿,噪音的干擾效應會影響信息的正確全面?zhèn)鬟_。
比如,企業(yè)在蹭熱度借勢公關傳播的時候,本身會受到噪音干擾,但從另外一個維度,他們也在制造噪音。當一個相對突發(fā)性的事件產生了病毒式傳播,及時提供理性的技術分析和解決方案,是互聯(lián)網企業(yè)責任的體現。但病毒式傳播變幻無常,企業(yè)什么時候發(fā)聲、怎么發(fā)聲以及發(fā)什么聲,都是一種藝術。當病毒式傳播的介質本身就是“病毒”時,更加考驗企業(yè)如何進行藝術性往來了。
這兩天,新一輪勒索病毒Petya剛剛曝出,多數網友還處蒙昧狀態(tài),已經有自媒體KOL刊出了這樣的標題:“Petya勒索病毒再度席卷全球,國內安然無恙應謝360”。自媒體行文的邏輯是:這次病毒來勢洶洶,但中國沒有出現大規(guī)模遭災的情況,這得益于360開啟的免費殺毒時代。
不足2000字的文章里,出現了15次“360”,作者的“軟植”苦心,可以說是很熱切了。但要說感謝,難道不應該感謝及時發(fā)出補丁的微軟、相關部門以及各家良心安全產品等多方力量的合力圍剿?
眾多KOL和各內容分發(fā)平臺已經相互組成了信息傳播和輿論引導的強勢渠道,網絡新興媒體的快速發(fā)展使社會公共話語空間不斷拓展。網絡輿論場呈現出理性與非理性共存、思辨與喧嘩混雜的復雜性和難控性,真實信息和公關化的內容各自飛揚。
一個月前,一款偽裝成“王者榮耀輔助工具”的手機勒索病毒出現,感染該病毒的用戶不足100人。而幾乎同步出現的“暗云Ⅲ”病毒,卻通過下載站大規(guī)模迅速傳播開來,據稱感染用戶達數百萬人。
若論危害程度,顯然后者更甚,但360似乎對前者更為重視。許多新聞稿件呈現出這樣的面貌:該病毒又新又強,鬧得人心惶惶,360發(fā)現后率先破解。但對中招用戶要廣泛萬倍的“暗云Ⅲ”,360卻表現得相當“從容”:“是360早就可以查殺的老木馬。”
不過,哈工大發(fā)出的《關于防范暗云木馬的通知》提醒,主流防毒軟件無法查殺暗云III木馬。亦有消息稱,中招的機器中,就有安裝了360的。
為什么360要凸顯危害明顯更輕的病毒呢?可能也是想在病毒熱度上,再蹭個國民級手游“王者榮耀”的熱點,其推演路徑大致是這樣:新出現的病毒非常強大,但早有設防,或經工程師們迅速反應,最終成功破解。
5月12日開始,因Windows漏洞導致的勒索蠕蟲病毒在全球爆發(fā),類似“高校成重災區(qū)““教育網稱重災區(qū)”的消息甚囂塵上,一時間竟有一種“中國高校網絡要完"的既視感。如果你真這么想,那可能就中了某些安全廠商的套路了?! ?/p>
( 圖:媒體報道稱因勒索病毒攻擊,校園網大面積感染)
嘈雜的輿論中,當月15日,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(CERNET)網絡中心發(fā)文稱:教育網并未出現大規(guī)模勒索病毒感染,某些廠商廠商出于商業(yè)目的,連續(xù)發(fā)表不實言論和所謂技術報告,或無中生有,捏造事實,惡意放大了病毒的影響。
2
在技術密集型和專業(yè)為王的安全行業(yè),刻意夸大病毒的危險性,顯然是不負責的企業(yè)行為。網絡異常發(fā)達的今天,不明真相的受眾獲取信息簡單但獲取真實準確信息的成本高,企業(yè)做公關應該合乎輿論禮儀及基本道德。
公開資料顯示,一些國外的網絡安全服務公司已經開始承認,“一些研究者和公司有時會夸大威脅,從而獲取更高的知名度?!被ヂ?lián)網安全服務公司Alert Logic的共同創(chuàng)始人Govshteyn也坦承,他們確實曾為了經濟效益夸大了客戶的網絡安全狀況。
英國國家網絡安全中心技術總監(jiān)伊恩·樂維也指出,安全行業(yè)往往會過度炒作網絡安全的威脅,以此售賣產品。常規(guī)手段包括:定義威脅;將自身產品定位成唯一有效的解決方案?!斑@完全就是中世紀的巫術?!?/p>
不同于文化、娛樂等領域,安全領域在平日里可用以公關的內容物料實在有限,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:每當病毒來臨,就是各家廠商刷存在感的好時機。
作為事件營銷的形式之一,借勢公關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商業(yè)手段。從傳播學角度來看,借勢營銷就是企業(yè)將自己所希望傳遞的信息,打造為某個媒體議程設置中的一部分,從而擴容話題討論的時長、強度和場域。
借勢營銷時,企業(yè)們選擇的切入角度往往是某個節(jié)日、某次娛樂事件、甚至是某條時事新聞。也正是由于此類營銷往往身處一定的公眾環(huán)境,或緣起于第三方事件,這要求策劃者擁有更全面的風險防范意識,并報以最大化的普惠原則。
不然,則有可能發(fā)生以下的尷尬:
2015年6月17日,微信朋友圈突然被“拐賣兒童應判死刑”刷屏。后經媒體求證,系珍愛網的營銷活動。珍愛網后來表示,這是不符合公司價值觀的員工個人行為。
2014年,正當東莞掃黃之際,58同城原本想借此搞一輪傳播,公司策劃的“從良”創(chuàng)意廣告稱:“東莞注意!上58免費從良入職快!包吃、包住、包體檢”。此舉被指低俗營銷,58官微而后刪除了該廣告……
從傳播倫理的角度來看,廠商夸大病毒的危害雖不及上述兩案例那么“立竿見影”,但究其根本,其實際利用的是專業(yè)知識上的優(yōu)勢,公然欺恐處于信息劣勢的用戶,從而獲取商業(yè)上利益。
3
本質上,安全廠商針對病毒的借勢營銷,利用的是普通用戶“恐懼、不確定和懷疑”(FUD策略),從而提升自己的銷售業(yè)績。
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說,任何表現形式的恐慌性擴散,都是公眾主流心里活動和認知的映射,這使其相比較于一般信息,更易于傳播。尤其是網民普遍重視隱私保護的當下,對于個人信息泄露的恐懼感是空前的。這也正是被夸大的病毒危害信息,總能迅速攻占媒體頭條、并且深入人心的原因。
因此,本應以嚴肅、科學態(tài)度為主流的網絡病毒輿論場上,各家廠商摻入了大量真假難辨的信息。在傳播渠道去中心化的當下,輿論熱點傳播過程中的上游格局早就發(fā)生了明顯變化——傳統(tǒng)媒體不是熱點輿論信息的唯一發(fā)出者,很多引發(fā)社會反響和激辯的信息爆料來自網民(包括網絡輿論領袖)。
特別是,那些非理性的、偏激的網絡輿論噪音廣泛傳播,如對病毒的夸大,對某一特定社會群體的妖魔化,或對某一特殊社會現象的歪曲和無限放大,這種“媒介間噪音傳染”的現象,增加了理性聲音的引導難度。
如果大眾長期獲取的都是這樣的信息面貌:網絡病毒是如何如何可怕(被夸大的可怕),那等有真正要命的病毒出現呢?這就像是”狼來了“的故事——放了太多”煙霧彈“后,有一天狼真的來了,可能大家也就不信了。
一個例證是:今年5月盛行的勒索病毒,事實上早在其肆掠網絡的一個月前,就有業(yè)內人士預料到了,并在網上發(fā)布了警告,然而卻沒能起到防范作用。
對廠商來說,借由夸大的病毒危害實現商業(yè)上的利益,無疑是一種短視之舉——不僅會被專業(yè)人士恥笑,最終挫傷的,還有用戶對廠商的信任度,和防毒領域的大環(huán)境。
要想對已然混雜的輿論亂局予以“降噪”,單純寄托于信息的自凈能力,大概是一個太過緩慢的過程。安全廠商應主動拾起公共立場,主動杜絕“借毒造勢”的營銷思路,多花些氣力為用戶提供更專業(yè)的防毒報告和建議,升格病毒防火墻。這會比過分借勢“狼來了”的故事,要可愛得多。
1、執(zhí)牛耳新媒體原創(chuàng)文章及翻譯文章未經授權轉載必究,如需轉載請聯(lián)系官方微信號進行授權。
2、轉載時須在文章頭部明確注明出處、保留官方微信、作者和原文超鏈接。如轉自執(zhí)牛耳新媒體(微信號:zhiniuerall)字樣。
3.本網站所轉載的文章資料、圖片、圖表、數據僅供參考使用,所刊登的轉載信息均為信息來源方與的個人意見及表達方式,和本網站無任何關系,如有侵權或違法行為應由其相關信息來源方承擔全部責任。
0條評論